首页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电信线路 | 网通电路 | 帮助

对中美股市未来的判断

文章原载:温州清洁
文章出处:http://www.9wwg.com/
文章版权:如需转载本文,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原载以及出处,谢谢!

          作者:立春       过去的这个季度,金融史上会留下1刷子的,国内a股上了五零零零点,美国次贷造成全球金融大波动。    a股上五零零零是既在意料又出乎意料,原想明年会上六零零零点,不想今年就摸到鼻子了,有点太快了,有点不适应,但市场永远超出想象,跌也是,涨也是。    次贷也不是新名词,今年2月就发火过1次,这次是所谓深度破裂,而市场也不过才跌了一零%,和1般调整力度差不多,只是金融类股整体受伤比较大吧。    对次贷的判断我维持原判,1场小型金融风波而已,无力撼动大市场走向,很多人说我托大了,那么多重磅级专家学者官员都面色凝重,强调其危害,你又何谈轻松,我想说的是,专家学者官员面色凝重是对的,但判断宏观经济大趋势不能只看他们脸色,要抓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就是美国经济发展依然强劲,刚出炉的数据显示美国gdp增长超出预期达到四%,其他如消费支出,就业数据都表现得好于预期,而且重要的,通胀率保持在联储认可的安全地带,所以不要因为媒体的报道重点在次贷就忽视这些重要的数据。    其实对于次贷的危害,可以从反向角度来推导其程度,这个命题就是,对美国这个金融立国的国家而言,其庞大的金融体系是否会因为破1个洞口就基石不稳,次贷的地位和权重是很低的,他的链式反应影响有限,但其危害性在于这种做法如果被中级甚或是高级金融机构所仿效,那是不能接受和容忍的,从这次次贷危机美国央行的反应和应对来看,我以为恰好反应其整体金融运作的及时有效和健康,好身体不是不生病,而是经常体检,及时反应,有效应对,利用次贷危机,警示那些重磅的机构;好比前不久明尼苏达州的大桥坍塌,确实够惨烈,够危机,但很快全美甚至加拿大展开对公路和桥梁设施的大规模检修,结果反而促进整体的行车与交通安全,对于次贷,我看也是1样的。    二零零零年美国股灾以来,在新世纪的第1个一零年里,只有零三年1年股市走出1个像样的牛市,算是绝地反弹,也算是牛市第1波,零四/零五/零六/零七时缓坡慢爬,这4年年年有超过一零%以的较大级别调整,烈度上零六年中旬甚,广度上近的这次厉害,很多很好的公司跌的出乎寻常,尤其是金融类股,我刚收到的资料列表显示,花期,穆迪,美林,高盛的平均市盈率被打到一二,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这些大金融机构,正在担负美国经济结构大转型的重任,看看他们在中国日益活跃的程度,很难想象他们的未来会是江河日下的;单从技术分析上说,这次大跌仅仅是对去年年底突破历史新高的回抽而已,经过这4年的磨磨蹭蹭,加上这次狠狠的收回拳头,下1波打出去的,会是1个很凌厉的直拳。    除了过往两年中1批蓝筹股和资源股的持续盈率优良和股价走高已奠定牛市基础外,在九零年代中后期创造了新经济的那1批技术类股,已经完成了从初涩青年向力量中年转变的过程,该完蛋的完蛋了,该整合的整合了,该扩张的也扩张了,基础用户群早已成了气候,新经济的成熟期到来,苹果思科亚马逊电子海湾谷歌雅虎赛门铁克应用材料等等都在蓄势或者已经走出牛股形态,纳斯达克确实憋的很久了,后面几年,他会充分的舒展。    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有很强的牵引和指导意义,可惜我意识到此太晚,过去总觉得中国股市很封闭,资源类钢铁煤炭股早在零四年初就开始在美国股市亮丽表演了,零五年太阳能牛刀小试和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类,零六/零七年大蓝筹上场,这些在其后零六/零七年度的中国股市都被热炒再热炒,世界1体化,关注美股不再是1个仰视或者崇洋与否的问题,而是直接和我们利益相关,脱不开干系了!    虽然这两年中国的全面资本化和资产通膨状态令我困惑,直接的比照是当年的日本,太像了,那么美国是不是也正在阴谋现在的中国呢,这个说法听流行啊,可是想多1些,当年美日之间在产业上是竞争关系,不把日本挤远点不行啊,可今天的中美经济应该是合作和互补更多1些,美国正在做大级别的产业升级,以金融/服务/创新高科为主,其他中低级制造业或者是将淘汰的大产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中以中国为甚,看看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的股价走势就很清楚,这些过去美国经济的脊梁,正在慢慢的瘫软下去,这个产业的正在式微,很能说明问题了,其实这是表面现象,有1部电影,叫做《谁杀死了电动汽车》,让我吃惊,原来通用汽车早在九六年就已经开发并制造了九零%成熟度的电动汽车,在启动加速度,平稳性,安全性,充电的方便性等等方面,完全具备了大规模商业和市场化的条件,但当时受到各利益集团的压制,这项技术被封存起来;    随着全球气候变异的日益加剧,基础能源成为现在和未来的重中之重,1旦这方面有了突破,对整体工业和人们的消费行为方式将产生颠覆式的影响和改变,我不相信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会有什么含糊,如果基础能源结构改变,现在的汽车行业就是1个大累赘,太伤筋动骨了,分年转移出去,然后构架新的产业系统,未来的标准,还是美国制定;所以我看到1方面全球各汽车大厂纷纷在中国建厂,另1方面欧洲在环保和新能源应用上不断严苛立法,而美国这两年仅仅在太阳能1项上投入九零零亿美元,还不算各州正在制定的促进方案,由此我想,中美在比较长的时段里,还是合作大于竞争的,把中国弄衰恐怕也不符合美国利益吧。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不少时间,人民币升值是双方互邀筹码的过程,不会轻易停下来,而这个因素是支持a股大牛市的1个重要因素,再说经济增长率一零%看起来没有减缓的势头,也确实1大批公司进入强劲发展周期,业绩亮丽,对于持续多年保持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而言,股市零一到零五年的压制是扭曲的,现在弹簧解压,1下子蹦将起来,五零零零以上,确实1时不好接受,但是要看到决定牛市的核心因素1个都没有变,红筹股回归,企业间的重组兼并都没有大规模展开;从时间周期上看,这个牛市从开始至今就顾着长了,几乎没有像样的盘整和回调过,虽然在空间上也算剧烈,但时间远远不够,没有这么嘎崩脆的牛市,不盘不回,不再拉起来的话,出货也来不及的,都是账面虚值怎么可以,因此判断,牛市还在中期,点位开始有泡沫不假,但从发展角度看,还能容忍,但参与的难度加大。    未来如果我对美股的大牛市判断不错,中国股市也会不甘其后,美股的重点是技术和消费以及新能源,中国则是成长与重组,五零零零点,我们又在太行山上了,这次不是打日本鬼子,这次要打通货膨胀,不参与肯定是不行的,参与免不了心慌慌的,所以要明了1点,就是能抵抗泡沫的惟有成长,如果市场过分透支我们持股的未来,那自然拿了红包走人,否则的话,应该死死抱住处在高速扩张器和成长期的企业,不理会市场动荡,直到根本的基本面因素出现逆转为止。    总结1下:    对美股,目前策略,买入再买入!  对a股,中长期策略,持有再持有,成长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