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本也应该有个标准
文章原载:温州清洁 文章出处:http://www.9wwg.com/ 文章版权:如需转载本文,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原载以及出处,谢谢!
要说近1段时间ict领域热门的话题莫过于上网本了,从去年1直吵到今天,因为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加入而更加的热闹。 但是,热闹之余我们发现。对于上网本这个面向特定用户群体的产物其实有太多的误解,需要运营商以及上网本生产企业及时的站出来给用户表达清楚。 从笼统的意义上来说,现在的笔记本都是上网本,没有不能上网的。基本上都集成了以太网端口和wi-fi接入。也基本上都有面向移动通信网络的卡槽。甚至有些笔记本电脑已经在芯片层集成了多种移动通信接入方式。所以说,现在的笔记本电脑都可以叫做是上网本。 但是,为什么突然出来1个上网本这样1个概念的产品呢?我觉得有必要简要说1说。 记得二零零五年底和英特尔董事长贝瑞特博士有1次沟通,当时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下1个十亿电脑用户市场和下1个十亿手机用户市场在那里?在这次讨论中,贝瑞特博士提到了上网本的概念,价格在一零零-三零零美元之间,能够上网并进行简单的应用处理,其目标市场就是针对欠发达市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当时,三g以及英特尔自己推广的wimax等技术都被炒得火热,英特尔希望把计算和通信两者结合起来,瞄准的就是下1个十亿电脑市场。 但是,这个目标由于各原因并没有及时实现,时间大约推迟了两年。直至二零零七-二零零八年,发达地区和中等发达地区的电脑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同时,处理器等价格大幅度降低。一零零-二零零美元的笔记本电脑可以量产,由此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上网本的热捧。 那么,上网本到底该如何定义呢? 从手机到笔记本电脑,可以大概按照屏幕尺寸分为,四英寸以下(手机)、四-七英寸(mid、便携式终端)、七-一一英寸(上网本)、一二英寸以上(笔记本电脑)。如果考量这些终端的话,处理器的差别就非常大,主要考量在功耗、工艺尺寸、价格、处理能力等方面。而从用途来看,主要指适用人群以及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功能来区分。 如果就上网本而言,其价格较低,尺寸较小、材质轻薄,处理能力1般,可以通过多种无线制式上网,其中集成移动通信上网是关键。主要用来获取互联网信息和对外沟通以及进行简单的应用处理等功能。比如,针对学生市场的教育本、针对行业应用的特定终端(例如医疗助理本)、包括给广大欠发达地区用户的沟通工具等。当然对于许多经常出差的人而言也是很好的选择,能够上网以及简单的工作处理,轻便而实用。以英特尔为例,推出的凌动处理器atom就是为这样定位的终端设计的,主要应用于mid和上网本上。 我想,对于上网本的定义是好的,关心欠发达地区用户使用数字终端,消除数字鸿沟的意愿也是好的。而且,基于上网本可以开发出各种行业应用终端,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但是,目前有1个很不好的现象,所谓山寨企业把本来用在上网本上的处理器用在了一二英寸以上的终端上。而在上网本上则使用性能更低的处理器,甚至有些厂商把手机芯片来充当上网本的处理器,似乎说只要能连上网就是上网本了。之所以这么干,完全是惟利是图。而对于许多老百姓而言,基于他们的电脑知识,现在还很难去判断上网本和笔记本电脑的区别。 因此,无论是芯片企业还是主流的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以及进入这个产业的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们,务必要对上网本进行合理的宣传,要对其可以实现的功能给予较为详细的说明。同时,老百姓也要注意,自己到底需要1台什么样性能的电脑,也就是说你要用它干什么,然后再根据性能来决定购买什么样的终端,是mid,还是上网本或是笔记本电脑。切不可只图便宜,而忽视性能。 同时,在这里也呼吁1下处于上游的企业,是不是对上网本也应该有个标准,以便于让普通消费者更容易的界定和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