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助诚信体制建设 华东七省市共享行贿黑名单
文章原载:温州清洁 文章出处:http://www.9wwg.com/ 文章版权:如需转载本文,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原载以及出处,谢谢!
中广网北京一二月二一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八时零八分报道,华东6省1市检察机关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数据交换平台近日在上海启动。从明年一月一号起,华东6省1市任何个人和单位都可持有关证明进入行贿“黑名单”查询系统,寻找相关信息。相关数据库并建立了增量平衡机制,实现各省行贿犯罪数据库同步更新。行贿黑名单能否让行贿者无处存身?中国之声连线了《中国经济导报》新闻中心主任杨禹。主持人:受贿黑名单我们以前见过的比较多,这份行贿黑名单的约束力您觉得有多大?杨禹:行贿和受贿在现实生涯当中是1对冤家,也是1个硬币的两面。我们常说“1个巴掌拍不响”,行贿和受贿就是两个巴掌。华东6省1市“晒行贿”的行为,它能发挥的主要作用是集中惩戒行贿者,更重要的是预防行贿行为的发生。华东6省1市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前沿地区,在这些地区实行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该地方的市场建设,特别是社会信用体制的建设。因为目前在司法当中,相对来说,更重视对受贿方处以刑法,对行贿者的处罚力度比较小。在现实生涯当中,同样1个案子,公家更多盯着受贿者。长此以往,行贿好像就成为了潜规则,不行贿好像就要吃亏。特别是在市场建设过程当中,比如工程项目的招投标,1些企业争取开拓新的市场,甚至是某些来华的跨国公司在开拓中国市场的时候都会把这当作1种潜规则。这种行贿成为潜规则的行为,实际上反过来也推动了受贿者的胆量。所以,这种“晒行贿”的作用是惩戒行贿者,对蠢蠢欲动的行贿者有很重要的警示作用八二一二;八二一二;加大行贿者的失败的成本。这种方式应该说是丰富社会信用体制建设的1个部分。主持人:像这样的黑名单有没有可能以后多1点,适合推广吗?杨禹:这样的黑名单的方式很有意思,很有益处,我们不妨可以多用1些,但是不能滥用。不妨多用是因为之前用的比较少,不能滥用是此前发现了1些不太靠谱的方法。其实,这种方式在市场经济国家是经常用的1种方式,比如在金融领域,很多金融企业,甚至1个国家整体的金融管制机构都会对金融方面失去信用的人列入黑名单。黑名单之所以要慎用,是因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特别是不能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未几之前,某1家航空公司把跟自己单位的领导发生了矛盾的员工就列入了黑名单,拒绝这个乘客再上飞机,这样的方式如果推广开会很大的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在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也是如此,有的地方就列入了黑名单,这样的黑名单实际上变相地成为了地方保护主义的1个组成部分。所以,黑名单的使用1定要非常慎重,其在华东6省1市的使用是在高人民检察院统1的规范之下进行的,这个值得肯定。对于其他方面的黑名单的建设,社会还是应多加关注,关注它使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责任编辑:irenewu]